-
山河水域才是真正的主角,流動著的行歌溯回,關於詩關於旅程關於消散的記憶關於長江的邏輯。導演將每一個遊魂妥帖安置於江流,也將每一處韻腳輕藏在影像。沒有神靈讓人信服,所以需要一個女性。沒有流逝可以逆轉,所以需要一部電影。
-
詩 情愛 都只是壯闊山河的點綴 沒想到會用這樣的角度去訴說一條江 “他們可以一再相遇 但只能擁有相遇的這一刻” “沒有神靈讓人信服 所以需要一個女性” ps最後十分鐘左右的秦昊帥出了天際
-
賓哥現在真是不挑活兒,不過這片的攝影他只負責了大部分,並不是全片……導演的話,我只能說,野心可以有,但是也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夠撐得住多大啊omg……隔壁野餐說實話強多了
-
八零末一代頹喪低落症候群知識分子的沿江還魂游。詩歌、性、情愛、弔喪包裹著的內心悲滄,在最後一刻依然無以釋懷。舊世界素材群像延伸出這個國家民族的時代蒼涼,而三峽區域的整體失魂與缺席,即是遊魂流離失所的現狀,亦是世紀罪證的另一個犯罪現場。罕見的華語獨立電影工業代表作。
-
三峽控、長江控真的受不了那些從未見過的視角和影像,無邊的江面、開閘的大門、兩岸的疊山……又長又大又寬。過閘時緩緩升起的水面,如晨勃的丁丁沉重挺起。消失的荒洲,遺棄的孤島,是歡愉後最迷幻的空虛。“他愛她,所有真實、榮耀和低賤的時刻” 相遇,恢弘如同命運。
-
一段逆流而行的回溯之旅,無關城市,只關乎恆久的山水,關乎斷壁與殘垣。以景為詩,以詩作圖。時而是凝視,更多是沿江的飄蕩。女性角色則像是一個指引者,引向短暫的相遇,江面下的秘密,和所有消逝的曾經。
-
提前鑑定了《長江圖》,語言好劇本好,一組詩,舊長江和新長江兩個時空交疊,“她”是個姑娘,寓意卻是這條滄桑女人河…所以主角不是人,是景和事,涉及信仰。有一個缺點是旁白太詩意也太多,情感都被講了出來,角色的表演空間也就小了。柏林基本演技獎無望,攝影獎極有實力拿。私人很喜歡。
-
影像和詩歌的交織。看的過程不時想起《男人四十》中嚮往長江的林耀國以及《路邊野餐》。楊超映後說把女人想像成長江的觀眾太不過腦子,所以相比《野餐》,我不喜歡這個電影的地方是多了一點帶著優越感的賣弄,少了一點真切。留白的真正意義應該交予觀眾,讓他們去完成各自的想像。
-
一部公路片,一首愛情詩,美、深刻、孤獨。女人在岸上奔跑,她被吸引,卻不想上船;男人在江中遊蕩,他愛她,卻不能靠岸;誰也跨不到誰的生命里,於是我們在不同的時地遇見,但我們卻只能擁有相逢那些片段。眼睛看不到的岸,永遠在束縛著江水,這不是海,這是江。他找到她的源頭,她到達她的東海。
-
2016Berlinale第十發!看完片首先心疼的是演員,這是一部不論演員多么用力都不可能成為主角的電影,因為在導演和攝影眼中,主角只有長江。說實話直到片子快結束我才反應過來這點,期間甚至感覺詩文影響了愛情,可過了三峽後短暫的陰暗與迷茫提醒我,要追尋的可能還在遠方。其實,這是一部紀錄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