劇情網

怒火英雄也是抗戰雷劇、神劇嗎?導演毛衛寧談戰爭戲如何避雷?

劇照怒火英雄也是抗戰雷劇、神劇嗎?導演毛衛寧談戰爭戲如何避雷?
前幾年一些抗戰雷劇、神劇的出現,給這類型劇帶來了很多副作用,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令觀眾產生排斥性,甚至殃及整個國產戰爭類型劇。因此,抑制過度消費,戰爭戲創新都勢在必行。那么,在類型設定好的前提下,該如何玩出花呢?
或許,將於9月上旬登入江蘇衛視、深圳衛視黃金時段首播的電視劇《怒火英雄》可以為電視人獻上一計——總導演毛衛寧給出該劇的拍攝思路:以現實主義拍攝手法處理抗戰題材。放棄在題材上的瘋狂獵奇,而是選擇在製作層面改變思路,創造差異性,可謂新的方向。同時,這也與毛衛寧一貫的拍攝思路相得益彰,即“藝術創作一定要先解決創作者的有沒有,再來說觀眾們的好不好,再好的故事文本也一定要有清晰豐富的視聽手法來體現。”
創作背景的真實性。《怒火英雄》以銷毒抗日為主題,這在國產電視劇範圍內尚屬少見。編劇王成剛在闡述創作初衷時說,“我看了很多關於那個時期日本‘毒華政策’的資料、紀錄片,且大多數是日方資料,因此這段歷史的真實性已毋庸置疑。同時,一定不能過度消費抗戰、犧牲、尊嚴和歷史。”
戰爭戲如何避雷?要注重故事性;如何創新?要靠製作技術!
殲仇滅敵怒火燒,莫忘英雄奪險橋。戰爭戲的魅力在於傳奇性、動作性、熱血性,因此這個類型永遠會被觀眾喜歡。但是,近年來,國產戰爭戲卻每每陷入尷尬境地,甚至讓觀眾有點不敢看,因此總局對抗戰雷劇、神劇的監管也在逐步加緊,對於如何讓戰爭戲既有可看性,又避免雷、神,毛衛寧說,“戰爭戲首先有好的故事,有鮮明的人物形象,現在很多劇過多強調傳奇性,生編硬造一些離奇情節,這是創作方向的迷失。我覺得應該腳踏實地的做,人物、故事都要落在實處,在目前環境下我們做好類型戲永遠會有觀眾,但不能消費類型。”
怒火英雄劇照怒火英雄也是抗戰雷劇、神劇嗎?導演毛衛寧談戰爭戲如何避雷?
2012年,毛衛寧執導的《戰旗》(又名《戰火青春》)播出,平均收視率2.134,可謂成績不俗,因此三年後原班人馬又創作了《怒火英雄》。不過,《怒火英雄》在第一部的基礎上也做了多方面的“升級”。“風格是歡喜冤家沒有變,這是類型劇的要求。升級其實是在大與小,高和低之間產生的。先從主角說起,《戰火青春》是團長,《怒火英雄》是馬童;《戰火青春》是留過洋,《怒火英雄》是炸油條。其實就是想把人物壓得更小更低,讓一個本來跟戰爭無關、在租界過著安穩小日子的小人物因為戰爭、鴉片被迫拿起槍跟日本人玩命。這樣的升級空間就比《戰火青春》更大,翻轉更猛烈,命運更多舛。還有一個就是動作戲:《怒火英雄》的動作戲要比《戰火青春》多很多。”王成剛如是介紹。
而談及《怒火英雄》的觀眾人群時,編劇王成剛說:“首先是喜歡男性題材的觀眾;其次這個戲有大量的歡喜冤家的元素,《戰火青春》已經證明這樣的內容的女性觀眾緣也會不錯,這也是為什麼保留‘歡喜冤家’的原因;最後就是我們認真宣傳大家原來不太知道的‘毒華計畫’,這是個真實事件,會引起很多喜歡歷史的人看。”
現實主義戰爭戲的最大作用就是銘記歷史,思考當下。具體到《怒火英雄》,王成剛這樣描述它的意義,“大家更多了解1840年的那場鴉片戰爭,而對抗日戰爭的這段秘密了解不多,或者是被人有意忽視,拍這個戲就是提醒大家今年8月日本下水試航的航空母艦加賀號,用的就是當年的名字,而日本在中國有組織的傾銷鴉片的總金額,有專家估算可以購買十艘加賀號,我們不應該忽略。”(來源:影視毒舌)
怒火英雄也是抗戰雷劇、神劇嗎?導演毛衛寧談戰爭戲如何避雷?